医学究竟是什么?成为医学“当代性”追问的精神母题。《医学是科学吗:医学人文对话录》就是对这一精神母题进行深入剖析和理性叩问,内容包括医学的本质、健康的内涵、新医学模式的烛照以及医学如何理解痛苦与苦难、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医生如何把握人道与人性、技术与艺术的张力,从而,在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与现代医学职业生活之间续接上一条鲜活的精神脐带。该书内容大部分直面医学的当代话题和当下事件,具有很强的现场感,此外,该书对话体的叙述形式也增加了阅读与思想的乐趣。
每个人都有求医的体验,都有关于医学的基本理解,作为常识,医学既是科学、技术,又是人学、仁术。但是,当代社会,技术统治了医学,疾病被通透地探究,精细地处置,而痛苦却被无情地漠视,甚至被彻底地遗忘,医学的科学性、技术性与人文性、社会性被深深地肢解了,真理与真谛、正确与正义发生了冲撞,于是,引发了人们对医学目的、职业价值的怀疑、反思与批判。
--------------------------------------------------------------------------------
作者简介
王一方,1986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医学硕士,资深医学编辑(编审),现供职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长期从事医学人文研究,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同济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著有《敬畏生命》《医学人文十五讲》《人的医学》等专著。论文、评论散见于《医学与哲学》、《中国文化月刊》(台湾)、《读书》、《健康报》、《中国医学论坛报》等报刊。近年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信息导报》开设医学人文专栏,受到广泛欢迎,并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作医学人文与健康传播讲座。
媒体推荐
因为我亲身的经历,我的耳闻目睹,都早已使我强烈地感觉到了这个问题(医学人文)的迫切性。事实上,不仅我如此,医疗腐败的现状也早已激起了普遍的社会不满。要使情况有真正的改观,就必须唤起社会上的强势集团、医学界的权威人士、有影响的公众人物都来关心这个问题,形成一种足以推动变革的自觉的社会压力。
——周国平
我偶然读到一篇题为“当代医学的挑剔者”的文章(作者王一方),其中提到一位名叫图姆斯的哲学家,以其自身罹病的经验,写了一本书《病患的意义》。文中介绍的图姆斯对现代医学的“挑剔”,真是准确又简洁地说出了我想说而没能说出的话。
——史铁生
中医不是科学,也不是“伪科学”,而是“如科学”……“如科学”是一个境界,是一个包含中国智慧的“类知识”,是在科学之外开辟了一个新的维度……科学讲求普遍性的规律,中医则是历史经验,是地方性知识,它不是普遍性知识。
——王一方
精神母题进行深入剖析和理性叩问,内容包括医学的本质、健康的内涵、新医学模式的烛照以及医学如何理解痛苦与苦难、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医生如何把握人道与人性、技术与艺术的张力,从而,在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与现代医学职业生活之间续接上一条鲜活的精神脐带。
--------------------------------------------------------------------------------
目录
序言:医学与人文关怀
自序:追求医学自身的生命感
导言:医学为什么不是科学?
疾病的启悟
疾病是人生的课堂
我们为什么不能热爱疼痛?
“大夫,你只是观察,而我在体验”
撒拉纳克湖畔的铭文
萨斯会改变人类的疾病谱吗?
中医的前世今生
叩问“命门”
“仁术”是靠不住的
由臆达悟
中医百年:甄变与彷徨
中国医学如何诉说历史?
思想史与学术史的拷打
潜入思想的深井
走不出的“中国式套箱”
另一条迷途
现代医学的精神贫困
当代医学的精神激变
失落的母题
我们需要怎样的疾病观?
离床医学的诞生
现代医学这一百年
医学与人性温度
文学的歧路与医学中的镜像
打起灯笼找证据
谁有资格质疑还原论?
被理解和误解的“进化”
刺猬与狐狸
柳叶刀的诱惑
苏珊·桑塔格的洞识
人与人之间的医学故事
医学的人文表情
医学职业生活的镜与灯
病人的脸
闯入者
维纳斯的忧伤
达·芬奇的杂学与融通
蒙娜丽莎的“病情”越来越重
文化画布与医学风景
美国医学的玫瑰色
一位生物学家的搬家史及其学术扩张史
通往纯粹的羊肠小道
“胡闹”的意义
跋一:呼唤人的医学
跋二:“穿白大褂的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