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分类 网上辅导免费试听 送货范围 购物演示 支付方式 会员登录
树人考试书店全面为您提供考试用书信息 服务电话:18600299808
当前位置:首页>>公务员>>村官考试用书>>村官考试用书(地方版)>>
商品搜索:
甘肃省选拔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专用教材·教育专业知识(文科类)最新版
甘肃省选拔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专用教材·教育专业知识(文科类)最新版  
定 价: 78元      报网上辅导可直减10-51元 详细说明
会员价:51元   节 省: 27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3-04
作 者: 李永新
ISBN: 9787511517111
人气:
(图片仅供参考)
图书介绍

页数:421页  开本: 16  重量: 721 g

目录

第一篇  语文

第一章  语文基础知识

考点分析(2

知识架构(2

第一节 汉字的音、形识记(3

一、普通话字音的识记(3

(一)正确把握形声字读音(3

(二)注意区别多音多义字(4

(三)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4

(四)注意区别音近字的读音(5

(五)记住难读字的读音(5

二、普通话字形的识记(5

第二节 词语的正确使用(6

一、单义词和多义词(6

(一)单义词(6

(二)多义词(6

二、词的色彩(7

(一)感情色彩(7

(二)语体色彩(7

三、常用词语(8

(一)惯用语(8

(二)谚语(8

(三)格言(9

(四)歇后语(9

四、成语(9

(一)成语的感念(9

(二)成语的特征(9

(三)成语的语法结构(10

第三节 句子(10

一、句子与句子成分(10

(一)句子的概念(10

(二)句子成分(11

二、句子的类型(11

(一)按句子的语气划分(11

(二)按句子的结构划分(11

三、病句的辨析与修改(12

(一)成分残缺或赘余(12

(二)搭配不当(13

(三)语序不当(13

(四)表意不明(14

(五)句式杂糅(14

(六)不合逻辑(15

四、修辞(15

五、标点符号(19

六、句子的选用和排序(19

(一)句子的选用(19

(二)句子排序(21

真题演练(21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考点分析(25

知识架构(25

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26

一、通假字(26

(一)通假字的概念(26

(二)通假字的读音特点(26

(三)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26

(四)通假字和假借的区别(26

二、词类活用(27

(一)名词的活用(27

(二)动词的活用(28

(三)形容词的活用(28

三、古今异义(28

四、常见文言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29

五、文言句式的语法功能和意义(37

六、宾语前置的各种格式和语法条件等(39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40

一、文言文阅读题解答要领(40

二、文言文答题思路(41

三、文言句子的理解与翻译(42

(一)文言翻译的要求(42

(二)文言翻译的方法(42

四、文段要点的归纳和概括(43

(一)归纳概括的原则(43

(二)归纳概括的步骤和方法(43

五、筛选文中信息(45

(一)筛选信息的解题步骤(45

(二)文言信息选题技巧(45

(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7

真题演练(48

第三章  现代文阅读

考点分析(51

知识架构(51

第一节 现代文阅读基础(52

一、现代文分析与理解(52

(一)文章结构和思路的分析(52

(二)内容要点的归纳(52

(三)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52

(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53

二、现代文品评与鉴赏(54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54

(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54

第二节 科技文阅读精析(55

一、命题特点(56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56

(二)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56

(三)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56

(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56

二、解题方法(56

(一)通读(56

(二)筛选(57

(三)比较(57

(四)排除(57

第三节 社科文阅读精析(59

一、社科文阅读题目发展特点(59

二、社科文阅读要领(59

(一)归纳内容要点(59

(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59

(三)分析文中所运用的材料(59

(四)注意表达技巧(59

三、社科类文章作答步骤(59

(一)速读为主,整体感知(59

(二)准确寻找,定位提取(60

(三)仔细比较,分析综合(60

第四节 文学作品阅读精析(62

一、散文阅读(62

二、小说阅读(63

真题演练(65

第四章  中外文学史

考点分析(69

知识架构(69

第一节  中国文学流派(70

一、中国古代文学流派(70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流派(72

三、外国文学流派(75

第二节  古代文学作家、作品赏析(77

一、《诗经》(《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77

二、屈原《离骚》(78

三、孔子《论语》(79

四、孟子《孟子》(79

五、墨子《墨子》(79

六、庄子《逍遥游》 (79

七、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智子疑邻》 (80

八、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陈涉世家》)(80

九、曹操《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81

十、陶渊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81

十一、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83

十二、孟浩然《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83

十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84

十四、王维《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4

十五、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将进酒》《蜀道难》(85

十六、杜甫《望岳》《春望》《登楼》《江南逢李龟年》(86

十七、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87

十八、韩愈《师说》《马说》《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88

十九、刘禹锡《陋室铭》《乌衣巷》《秋词》《竹枝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9

二十、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卖炭翁》《长恨歌》(90

二十一、柳宗元《捕蛇者说》《黔之驴》《江雪》(92

二十二、杜牧《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赤壁》《阿房宫赋》(92

二十三、李商隐《夜雨寄北》《乐游原》《锦瑟》《无题》(94

二十四、李煜《虞美人》《相见欢》(95

二十五、范仲淹《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95

二十六、欧阳修《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96

二十七、王安石《元日》《泊船瓜州》《登飞来峰》《伤仲永》(97

二十八、苏轼《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赤壁赋》

     《石钟山记》(98

二十九、李清照《如梦令》《武陵春》《声声慢》(99

三十、陆游《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卜算子·咏梅》《关山月》(100

三十一、辛弃疾《西江月》《破阵子》《清平乐·村居》《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101

三十二、文天祥《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102

三十三、关汉卿《窦娥冤》(102

三十四、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汉宫秋》(103

三十五、施耐庵《水浒传》(103

三十六、罗贯中《三国演义》(104

三十七、吴承恩《西游记》(104

三十八、曹雪芹《红楼梦》(105

第三节  现代文学作家、作品赏析(105

一、胡适《四十自述》《文学改良刍议》(105

二、鲁迅《药》《阿Q正传》《祝福》《朝花夕拾》《狂人日记》(106

三、茅盾《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108

四、郭沫若《女神》《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屈原》(109

五、巴金《家》《春》《秋》《寒夜》(111

六、老舍《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113

七、曹禺《雷雨》《日出》《原野》(115

八、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117

九、冰心《繁星》《春水》(117

十、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118

十一、赵树理《小二黑结婚》(119

十二、孙犁《荷花淀》(119

十三、丁玲《沙菲女士的日记》(120

十四、杨沫《青春之歌》(120

十五、钱钟书《围城》《写在人生边上》(121

十六、沈从文《边城》《湘行散记》《长河》(122

十七、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123

十八、徐志摩《翡冷翠的一夜》(123

十九、戴望舒《雨巷》(124

二十、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124

二十一、林语堂《谈中西文化》(125

二十二、梁实秋《雅舍》(125

二十三、丰子恺《缘缘堂随笔》(125

第四节  当代文学作家、作品赏析(126

一、茹志娟《百合花》(126

二、张中晓《无梦楼随笔》(126

三、食指《相信未来》(127

四、北岛《回答》(127

五、舒婷《致橡树》《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128

六、海子《海子的诗》(129

七、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129

八、莫言《红高粱》《蛙》《透明的红萝卜》(130

九、苏童《米》《妻妾成群》(131

十、阿城《棋王》(132

十一、韩少功《爸爸爸》(132

十二、汪曾祺《受戒》(133

十三、铁凝《哦,香雪》(133

十四、程乃珊《女儿经》(134

十五、张承志《北方的河》(134

十六、史铁生《务虚笔记》(134

十七、贾平凹《腊月·正月》(134

十八、王小波《黄金时代》(135

十九、杨绛《干校六记》(135

二十、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136

二十一、白先勇《游园惊梦》(136

第五节  外国文学作家、作品赏析(136

一、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136

二、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137

三、索福克勒斯《奥狄浦斯王》(138

四、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138

五、但丁《神曲》(140

六、塞万提斯《堂吉诃德》(140

七、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141

八、雨果《巴黎圣母院》(142

九、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143

十、司汤达《红与黑》(144

十一、巴尔扎克《人间喜剧》(145

十二、果戈里《钦差大臣》(145

十三、托斯妥耶夫斯基《罪与罚》(146

十四、哈代《德伯家的苔丝》(147

十五、托尔斯泰《复活》《战争与和平》(147

十六、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弗》《名人传》(148

十七、海明威《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149

十八、笛福《鲁滨逊漂流记》(150

十九、艾略特《荒原》(150

二十、卡夫卡《城堡》《变形记》(151

二十一、乔伊斯《尤利西斯》(151

二十二、萨特《恶心》(152

二十三、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152

二十四、马尔克斯《百年孤独》(152

二十五、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153

二十六、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雪国》(154

真题演练(155

第二篇  历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

考点分析(158

知识架构(158

第一节 远古时代(159

一、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159

二、远古文化(159

第二节 先秦(160

一、夏商周(160

(一)夏商周的更替(160

(二)夏商周的经济与文化(160

二、春秋、战国(162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162

(二)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162

第三节 秦汉(165

一、秦汉政治(165

(一)秦朝(165

(二)两汉(166

二、秦汉文化(167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168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68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经济(169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169

(一)思想(169

(二)文化、科技(170

第五节 隋唐(171

一、隋唐政治(171

(一)隋朝的统一(171

(二)繁荣开放的唐朝(172

二、隋唐经济(173

三、隋唐文化(174

(一)文化艺术(174

(二)科技(175

第六节 五代、辽、宋、夏、金、元(175

一、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的更替(175

二、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的经济、文化(177

第七节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179

一、明朝(179

二、清朝(181

三、明清文化(184

真题演练(185

第二章  中国近代史

考点分析(188

知识架构(188

第一节  列强的对华侵略(189

一、两次鸦片战争(189

二、中日甲午战争(189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

四、签订的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191

第二节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192

一、太平天国(192

二、义和团运动(192

第三节 洋务运动(193

一、概况(193

二、历史影响(193

第四节 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194

一、维新运动(194

(一)维新派及康、梁的维新思想(194

(二)戊戌变法(194

二、辛亥革命(195

第五节 晚清社会经济(196

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6

二、初步发展(196

三、“短暂春天”(197

第六节 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197

一、北洋军阀政府(197

二、新文化运动(197

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8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199

第七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200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统一”(200

二、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200

第八节 抗日战争(202

一、抗日战争爆发(202

二、抗日名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03

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203

四、抗战的胜利(204

第九节 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205

一、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205

二、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206

真题演练(207

第三章  中国现代史

考点分析(210

知识架构(210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政权的巩固(21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1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内外政策(211

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213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13

一、中共八大(213

二、“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214

三、七千人大会(214

四、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成果和失误(214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拨乱反正(215

一、文化大革命(215

二、拨乱反正(216

第四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217

一、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1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218

三、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19

四、“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与实践(219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20

六、新时期的各项成就(221

真题演练(222

第四章  世界古代史

考点分析(225

知识架构(225

第一节 世界上古史(226

一、史前人类(226

二、古代西亚诸文明(226

三、古代埃及文明(227

四、古代印度文明(228

五、古代希腊文明(229

(一)爱琴文明(229

(二)荷马时代与荷马史诗(230

(三)古希腊城邦制度(230

(四)雅典的民主政治(231

(五)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231

(六)古希腊文化(233

六、古代罗马文明(234

(一)古罗马的政权更迭(234

(二)罗马法(235

七、玛雅文明(236

第二节 世界中古史(237

一、基督教文明(237

(一)西欧封建国家的建立(237

(二)欧洲基督教文明(238

二、伊斯兰教文明(240

(一)伊斯兰教(240

(二)阿拉伯帝国(240

三、中世纪的东欧与亚洲(241

真题演练(243

第五章  世界近代史

考点分析(245

知识架构(245

第一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46

一、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246

二、新航路开辟(246

三、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与殖民扩张(247

四、第一次工业革命(248

第二节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249

一、文艺复兴(249

二、宗教改革(250

三、启蒙运动(251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252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52

二、美国独立战争(253

三、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255

四、欧洲1848年革命(257

五、美国内战(258

六、沙皇俄国的改革和侵略扩张(259

七、日本明治维新(259

八、德意志统一(260

九、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260

第四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与社会主义运动(262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62

二、第一国际(262

三、巴黎公社革命(263

四、第二国际(263

第五节 亚非拉独立运动(264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264

二、亚洲革命风暴(265

三、非洲的民族主义运动(265

真题演练(265

第六章  世界现代史

考点分析(268

知识架构(268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269

一、历史背景(269

(一)战前欧洲列强的矛盾(269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269

(三)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269

二、进程(270

三、影响(270

第二节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270

一、二月革命(270

二、十月革命(271

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建立(271

第三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72

一、巴黎和会(272

二、华盛顿会议(272

三、国际联盟(273

第四节 “一战”后的世界(274

一、战后世界各国的调整(274

(一)苏联(274

(二)共产国际(276

(三)印度(277

(四)土耳其(278

(五)德国十一月革命(278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279

(一)危机的爆发(279

(二)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279

三、罗斯福新政(279

(一)“新政”的内容(280

(二)“新政”的影响(280

四、德意日法西斯的崛起(281

(一)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281

(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281

(三)日本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281

(四)德意日法西斯结盟(282

第五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282

一、历史背景(282

(一)慕尼黑阴谋(282

(二)绥靖政策(282

二、“二战”的进程(283

(一)“二战”的爆发(283

(二)东方战线(283

(三)西线形势(283

(四)苏德战争(283

(五)太平洋战争的爆发(283

(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283

(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284

(八)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会议(284

(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84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285

第六节 “二战”后的世界各国(285

一、“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285

(一)《布雷顿森林协定》(285

(二)西欧的一体化(286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286

二、苏联与东欧(287

(一)苏联(287

(二)东欧剧变(1989年—1992年)(288

第七节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289

一、雅尔塔体系(289

二、联合国(289

三、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289

(一)“冷战”(289

(二)两大阵营的对峙(290

四、第三世界的兴起(291

(一)亚非会议(291

(二)不结盟运动(291

(三)77国集团(291

五、世界格局的新变化(292

真题演练(293

第三篇  地理

第一章  自然地理

考点分析(296

知识架构(296

第一节 地球和地图(297

一、地球的基本知识(297

二、地球仪(297

(一)组成要素(297

(二)经纬度与经纬网(297

(三)几条重要的经纬线(297

(四)经纬网的应用(298

三、地图学基本知识(299

(一)地图上方向的判读(299

(二)比例尺(299

(三)图例和注记(299

(四)等值线图(299

第二节 宇宙与地球(302

一、宇宙(302

(一)宇宙大爆炸假说(302

(二)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302

(三)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意义(302

二、太阳系和地月系(302

(一)太阳的圈层结构(302

(二)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303

三、地球的演化(303

(一)地质年代的划分(303

(二)板块构造学说(304

四、外力作用及各种地貌类型(304

(一)影响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304

(二)各种地貌类型的特征(305

第三节 宇宙中的地球(307

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307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307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08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08

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09

(一)地球运动(309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10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312

(四)如何判别时间要素和南北半球(313

(五)有关地理计算(313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314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314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314

第四节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315

一、地壳的物质循环(315

(一)地壳中的主要化学元素(315

(二)三大类岩石(315

(三)地壳的物质循环(315

二、内外力作用(316

(一)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316

(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317

(三)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319

三、大气的基本知识(321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321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321

(三)气温垂直递减率(322

四、风、天气系统和气候(322

(一)风的形成(322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323

(三)天气系统(323

五、水循环(324

(一)过程和主要环节(324

(二)水循环的意义(324

六、洋流分布及其影响(325

(一)洋流及其分类(325

(二)全球洋流(325

(三)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25

第五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26

一、地理环境各要素对气候的影响(326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326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26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327

第六节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29

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329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329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329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30

(一)全球气候变化(330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31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以水资源为例)(331

(一)水资源的组成及其分布(331

(二)水资源与古老文明的诞生(331

(三)水资源与人们的生产活动(332

(四)全球水危机(332

四、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33

(一)地质灾害(333

(二)气象灾害(333

(三)海洋灾害(333

(四)生物灾害(334

(五)人为自然灾害(334

五、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334

真题演练(334

第二章  人文地理

考点分析(338

知识架构(338

第一节 人口与城市(339

一、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339

二、人口迁移(339

(一)人口的迁移(339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340

三、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形成原因(341

(一)城市形态(341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342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342

四、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343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343

(二)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343

五、城市化及其影响(343

(一)城市化及其标志(343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344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城市问题的解决措施(344

第二节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345

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345

(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345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以水稻种植业为例)(346

二、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346

(一)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346

(二)工业地域(347

三、地域联系(347

(一)交通运输(348

(二)邮电通信(348

(三)商业(348

(四)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48

第三节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349

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349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349

三、可持续发展之路(350

(一)可持续发展(350

(二)中国与可持续发展之路(350

真题演练(350

第三章  区域地理

考点分析(354

知识架构(354

第一节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355

一、区域(355

(一)概念(355

(二)特征(355

(三)划分方法(355

二、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355

(一)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地区发展的影响(355

(二)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景观的影响(356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356

(一)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356

(二)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356

(三)区域发展阶段(357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358

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58

(一)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358

(二)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358

二、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59

(一)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359

(二)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360

三、区域经济发展(360

(一)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360

(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62

第三节 区际联系(364

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364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364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型——西气东输工程(364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364

(四)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及影响(365

二、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365

(一)概念(365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366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67

真题演练(368

第四章  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考点分析(371

知识架构(371

第一节 世界地理(372

一、东亚(372

(一)地理概述(372

(二)日本(373

二、东南亚(374

(一)地理概述(374

(二)居民和经济(374

(三)“花园式城市”新加坡(375

三、南亚(376

(一)地理概述(376

(二)印度(376

(三)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377

四、中亚(377

(一)地理概述(377

(二)居民与经济(378

五、西亚和北非(378

(一)地理概述(378

(二)居民和经济(378

(三)主要地区与国家(379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379

(一)地理概述(379

(二)居民和经济(380

(三)南非(380

七、欧洲西部(380

(一)地理概述(380

(二)居民和经济(381

(三)英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381

(四)法国(382

(五)德国(382

(六)意大利(382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383

(一)地理概述(383

(二)俄罗斯(383

九、北美(384

(一)地理概述(384

(二)美国(385

(三)加拿大(386

十、拉丁美洲(386

(一)地理概述(386

(二)居民和经济(387

(三)巴西(388

十一、大洋洲(388

(一)地理概述(388

(二)澳大利亚(389

十二、南极洲(390

(一)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390

(二)冰雪高原(390

(三)资源和科研宝地(390

(四)极地科考及资源利用(390

第二节 中国地理(391

一、中国的地形(391

(一)地势(391

(二)地形特点及意义(392

(三)主要山脉(392

(四)主要地形(393

二、中国的气候(394

三、中国的河流与湖泊(398

四、中国的自然资源(401

(一)基本特征(401

(二)水资源的和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401

(三)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402

(四)矿产资源(402

(五)海洋资源(条件优越,类型丰富)(403

(六)森林资源(404

(七)草场资源(404

五、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404

(一)中国的位置(404

(二)中国的疆域(404

(三)疆界和邻国(405

(四)我国的行政区划(405

六、中国的人口与民族(405

(一)中国的人口(405

(二)中国的民族(406

七、中国的农业(406

(一)种植业(406

(二)林业(408

(三)牧业(408

(四)水产业(408

(五)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408

八、中国的工业(409

九、中国的交通、商业和旅游业(410

(一)交通(410

(二)中国的商业(410

(三)中国的旅游业(411

真题演练(411

甘肃省万名毕业生下基层考试笔试面授课程(418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420



相关产品
甘肃省选拔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教育专业知识高分通关试卷(文科类)(最新版)
甘肃省选拔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专用教材·教育专业知识(音体美类)最新版
甘肃省选拔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教育专业知识高分通关试卷(音体美类)最新版
2014年安徽省村官考试用书:教材+试卷(中公版)全套2本
2014年安徽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
2014年安徽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考前冲刺预测试卷
2013年内蒙古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考试一本通
2013年内蒙古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考试华图名师预测试卷
2014甘肃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教材:公共基础测试
2014甘肃省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高分通关试卷:公共基础测试
支付方式
电话:18600299808 82599435
Copyright 2000-2009© 110boo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树人考试书店
mailto:shurennet@163.com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05031849号